花絲鑲嵌
“采金爲絲,妙手編結,嵌玉綴翠,是爲一絕”說的就是花絲鑲嵌工藝。明孝莊皇後鳳冠、萬曆皇帝的金絲蟠龍翼善冠,清代的金瓯永固杯、銀六方盆金桃樹盆景等等巧奪天空的皇家禦用品,都是花絲鑲嵌的傳世珍品。
花絲鑲嵌又稱細金工藝,起源于春秋戰國,在明代達到高超的藝術水平。花絲是用金、銀做原料,拔成細絲,采用掐、填、攢、焊、編織、堆壘等傳統技法編結成型。鑲嵌則以挫、锼、捶、悶、打、崩、擠 、鑲等技法,把金、銀薄片捶打成形,再鑲以珍珠、寶石。整個工藝過程及其繁複,且用料珍奇,曆史上一向只用于制作皇家禦用品。
幾十道手工工序
花絲鑲嵌的每種工藝技法細分起來千變萬化。花絲鑲嵌的基礎是花絲。花絲拉制前,要以高溫溶化金銀,制成金、銀條。然後將其反複壓制,直到成爲粗細合適的方條狀後,才能開始正式的拉絲。手工拉絲是幾百年延續下來的傳統。拉絲板是專用的拉絲工具,上面由粗到細排列著四五十個不同直徑的眼孔,最小的細過發絲。在將粗絲拉細的過程中,必須由大到小依次通過每個眼孔,不能跳過。有時需要經過十幾次拉制才能得到所需的細絲。接著是制胎造型,再在方寸上用金、銀絲經盤曲、掐花、填絲、堆壘等手段編結出不同圖案。之後經過焊接和細致的打磨抛光工序後鑲嵌珠寶。
2008年6月花絲鑲嵌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。
分享到: